安徽省明光中学介绍

基本内容 安徽省明光市职业高级中学校园建设规划 (修订稿) (2008——2012) 一、总体设计 (一)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,以创建国家级示范中职学校为目标,以学校发展战略规划为依据,以实现学校整体搬迁为定位,以科学定位校区功能、充分体现校园文化氛围为重点,以科学规划、精心设计、确保建设质量,使建筑与环境相协调为原则,进行校园建设。 (二)基本原则 1.坚持“以人为本”原则。在校园规划、设计和实施过程中,充分考虑师生需求,在校园环境建设中充分考虑人文景观设计,为师生创造更加宜人、恬静、自然、和谐的环境,使他们置身其中,工作生活更加舒适和愉快,进而达到环境育人的效果;同时在设计当中注重功能分区,方便师生员工的工作、学习与生活,给其以舒适、健康和艺术的享受。 2.坚持“可持续发展”原则。在校园建设规划中,针对校园内的建筑、环境及配套设施等,做到设计超前、功能先进、使用灵活、扩展方便,规划结构要做到多样、协调、富有弹性,以满足校园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需要。 3.坚持“整体布局”原则。围绕校园轴线,科学分区,合理布局。教学区要营造整洁、安静、雅致、勤奋的氛围;办公区要营造高效、务实、勤政的氛围;学生生活区要营造温馨、和谐、文明、健康的氛围;运动区要营造轻松活泼、充满朝气、昂扬向上的氛围。园林景观以绿色、自然为主调,建筑物、绿化带或景观之间、各功能分区之间要相互协调,保持相对整体感。 4.坚持“个性化”原则。在规划中借鉴但不仿效,传统而不拘泥。要结合学校发展定位,将“活水引入校园”、“建筑融于园景”,使多种植物与园林景观相互融合,并结合学校功能分区,栽种不同植物,整体风格上充分凸显学校“园林式”的鲜明特色。 (三)现状分析 明光职高从独立建校以来,尽管已经花大力气进行了改造、扩建,但由于校园占地面积有限,发展空间极小,基础能力相对薄弱。目前,虽是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,在专业设置、基地建设、培养规模等方面,也都有了长足发展。但是,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,建设资金投入相对不足,学校的规模和实习、实训设备的现代化程度与社会需要相比显见滞后。明光职高现校园占地面积104亩,除去两面池塘,实际可用发展空间不大。建筑总面积12000平方米,基础设施能力薄弱,难以适应学校自身发展的要求。 近几年来,我市每年初中毕业生有7000——9000人之多,而全市普高招生计划只有4000-4500人,其余3000-4000人将进入职业学校,接受中等职业技术教育。另外,还有大约500多名高中辍学生和2000名左右的高考落榜生,也将接受一定程度的职业技术培训,进入劳动力市场。可见,明光市职业教育生源十分充足。根据我市基础教育统计数据推测,2009-2012年,我市基础教育在校生总数基本持平,虽然2010年以后略有下降,但即使到2015年,职业教育的生源仍不会少于4000人。 从2007年始,滁州市下达给明光职高的招生计划每年为1500人以上,而且逐年增加。到2011年我校在校生大约在5000人,现有的教学资源根本无法满足学校的进一步发展。本地区职教生源看,扩大学校规模是满足数千名初中毕业生求知、求技的需要,所以,重新选择校址建设一所上规模、现代化的职教中心刻不容缓。 为落实省政府“建设职教大省”规划,2008年底,明光职高已被滁州市教育局和安徽省教育厅列入2008-2012年分类创建计划,要求2011年争创国家示范中等职业学校。明光市委、市政府积极支持我校的创建工作,把学校的整体迁建纳入“大明城”建设总体规划。学校整体迁建工程从2007年动议,再三考察、论证,多次上会,几易其址,慎之又慎。2008年10月31日,经明光市政府第十五次常务会议研究,正式批准我校整体迁建方案并落实了新校址。 (四)建设目标 按照《安徽省职业教育大省建设规划(2008-2012)》和《滁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发展创建规划(2008-2012)》提出的指标:明光职高争创国家示范性中职学校,规模要达到5000人;职业培训人数,年平均达2500-3000人以上。参照《国家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》及省、市相关规划要求:学校生均占地面积要达到30平方米以上、生均建筑面积超过20平方米以上。经初步测算,新建校区约需用地至少220亩,建筑总面积至少应在90000平方米右。据此,提出以下建设任务: 1.新校区选址:新校区占地面积应200亩以上,拟建于工业园区的边缘地带。这样的区位具有以下优势: 一是有利于“校企联合办学”。我市工业园区有60多家企业,“产学结合、校企合作”模式,职高办在工业园区使校企零距离接触,,既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,又能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,是学校与企业双赢的模式之一。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,教学与生产的结合,校企双方互相支持、互相渗透、双向介入、优势互补、资源互用、利益共享,是实现高校教育及企业管理现代化、促进生产力发展,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。 二是有利于学生就近定岗实习、半工半读和就业。职高建在园区既可以方便学生就近顶岗实习、开展半工半读和直接就业;又可以缓解园区业用工不足的矛盾,促进本市招商引资工作。 三是有利于园区企业新工人技能培训。我市工业园区每年要新进职工数千人,他们大多是当地的农民粗壮工,缺乏相应的职业技能,职高建在园区,可以有效发挥自己培训功能,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。 四是有利于学生的学习、生活和健康成长。由于工业园区风景优美,环境怡人,远离闹市区,在一定程度上排除社会不良环境的干扰。 五是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利用职教资源,使之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。新建的职高,教育教学设施齐全,尤其是公共服务设施,如食堂、超市、浴场、报告厅等设施,也许近年或更长一段时间内本校未必能充分利用,这就可以为园区职工或附近居民提供服务,同时也可为学校创收,以增强财力,进一步拓宽办学的发展空间。 2.建设内容: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是:规划设计总建筑面积为81200平方米。包括教学楼13200平方米(三座);行政、图书综合楼一座6000平方米;学生公寓楼16000平方米(三座);学生食堂(内含教工餐厅)一座4000平方米;实验楼一座3200平方米,实训楼两座,共8800平方米;职教中心培训楼一座6000平方米;报告厅、演出厅、阶梯教室4000平方米(一大一小);体育馆一座4000平方米;信息中心大楼一座4000平方米;后勤及辅助性用房2000平方米;教师公寓100套10000平方米;其他项目:建设体育运动场及设施、购置各种教学设施及实习实训设备、配套道路、绿化、变配电设施等。(生产实习车间4000平米,留位待建。) 3.建设投资:总投资18000万元(包括实习实训设备1500万元),资金主要来源为现校址土地置换所得。现校址占地104亩,属市区黄金地段,由市政府收储、拍卖,可用资金约9000万元,申请国债资金9000万元。 4.规模效益:新校区建成后,能开设90个班级,容纳4500-5000名学生的学习和实训,满足年培训量3000人的要求,可从根本上解决教学设施落后的现状,推动明光市职业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。 二、建设规划 (一)建设理念 1.建设生态化、环保型校园。校园规划因循自然环境的特点,以生态手法和高起点环境艺术及景观设计构建天然景色,形成绿树成荫、风景秀丽,融假山、活水、绿荫于一体,充满活力的现代化中职校园。 2.建设数字化校园。将计算机技术、网络技术、可视化技术等高科技手段运用于教学、科研、管理、生活服务等各个方面,建设资源共享、联系便捷的数字化校园。 3.建设人文型校园。规划设计充分考虑文化交流和传播的功能要求,在物质环境处理上强调对企业文化的暗示、隐喻和诠释,让学生在环境中能够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,使“6S”理念【即“smiling(微笑)、sincere(诚挚)、speciality(专业)、speedy(快速)、satisfied(满意)和super(卓越)】内化为学生的行动指南。根据学科特点,设计风格多样的建筑群,建设建筑艺术与校园文化融合统一的校园;通过绿地、水体、步行道的连接,形成校园的公共交流空间组织体系,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环境。 4.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校园。校园内新建建筑、设计超前、功能先进、使用灵活、扩展方便,与环境协调为原则适应未来学校的发展。 (二)结构布局和功能要求 规划根据各功能区的相互关系进行用地布局和安排,以教学科研区为核心,将校区分成八大功能区:教学科研区、办公区、体育运动区、学生生活区、休闲娱乐区、教工生活区、产业发展区和教育附属设施区。主要功能区的要求: 1.教学科研区(教学楼、实验楼、实训楼、培训楼、图书馆、报告厅等)。作为公共课程的教学平台,实验、实习的教研基地,将教室、实验室、实训基地集中布置,以促进学科交叉渗透和资源共享,提高使用效率。 2.学生生活区(学生宿舍、食堂、浴池、超市等服务用房等)。以便于生活、便于交流、便于管理、满足不同经济条件学生需要为目标,按后勤管理社会化的模式运行。 3.教师生活区(宿舍楼、服务娱乐中心等)。建设生态化、高品位、康居型的教职工生活园区,逐步解决离、退休职工的住房问题。 (三)基础设施 1、给水、排水:完善现有供水管网,发挥现有自有供水优势,保证洁净、生态的供水水源。针对夏季雨水多,学校地势较低的特点,排水规划结合道路及竖向规划,在排水(污水和雨水)系统上进行综合考虑,采用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。 2.供电、通信:校内供电根据用电容量计算和校区的地块划分,设置变配电房。校园通讯工程包括电话、有线电视、计算机网络等外接的城市通信管道和线路,专门设置校园信息管理中心统一负责电话、有线电视、计算机网络等业务和建设。 3、道路、交通 校园规划采用道路分级的方式安排道路与交通组织,道路分主路、次路、支路和景观性道路以及步行小路五个等级。 规划校内交通方式主要有机动车客货运交通、自行车交通与步行交通。机动车客货运交通主要通过主路解决;自行车交通可由交通性道路和景观性道路共同承担,直接连接至每一建筑单元;步行交通可通过景观性道路和步行道到达校内各处,构成校园内完整的步行系统。 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停放在规划中有所安排,每一建筑单元按一定比例配备机动车停车位,自行车停车基本上采用划定区域或半地下停车方式。 4.消防设施。按规范开辟消防应急通道,便于救火和疏散。按规范要求设置消火栓,间距不大于120m,完善建筑消防设备的配置,加强保养与维修。 三、校园绿化与美化 以建设现代化、高品位的校园为目标,强调景观的现代感与文化品味。绿化、场地、艺术小品相互结合,灵活布局,使校园内随处都可以见到富有情趣的空间和构思新颖的校园文化。通过对建筑外观、环境绿化、人文小品等的设计和建造,体现职高人的审美意识和价值追求,突出独具学校特色的精神内涵,实现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结合、职中理念和校园文化的统一。 (一)校园绿化 校园的绿化系统由绿带、绿园、绿道和绿点组成。 1、校园景观沿观赏渔塘、道路两侧设林荫道以及多条绿化休闲带,使之成为学生放松心情,感受自然的胜境。绿化为庭院绿化,以装饰性的景观树、花卉、草坪为主,绿化和绿带为公园式的自由绿化,以疏林草地和景观植物群为主,与绿化步行通道接合在一起,形成校内联系的主动脉。 2、绿园是校内大型的集中绿化区,其中广场以景观与生态功能为主,使师生有个休息观景的好去处。 3、绿道是指校内的景观林荫道,校园内所有的道路种植具有行道树,形成绿化走廊,增强视觉效果。 4、绿点是指分布在校园各处布局自由的小块绿化。为提高校园的绿地率,在所有可能绿化的空地上都安排绿化,使校园内没有裸露的空地。营造绿树参天、碧草如茵、鸟语花香、一步一景、自然与人文和谐统一的优美环境。 (二)校园美化 1、建设一批能够反映学校办学特色、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、文化内涵丰富、造型别致、做工精美的人文小品和雕塑。校区的道路和各个功能区要以不同的文化主题命名,体现校园文化内涵。 2、将学校的围墙、围栏、灯柱、人行地砖、车棚、通告栏、指示牌、室外音箱、邮筒、垃圾箱等都视为校园文化的物化组件,要统一规划、精心设计,力求新颖独特,富于文化韵味。 3、在校园内分散布置各种庭院座椅、休憩平台,安排一些集自习、休息、活动为一体的多功能室内或室外活动场所,形成多层次沟通空间,提供一个便于师生交往、阅读、休闲的良好互动环境。 (三)建设人与自然相互交融的和谐校园 校园的优良生态环境对于生活其中的学生起着陶冶情操,净化心灵的作用,同时也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提供丰富多样的空间和场所,因此中学校园的景观、绿化不仅仅只是观赏的对象,而是应该能与中学生的学习、生活环境紧密结合,让人能够感到校园环境的自然、宁静、平和、安详的校园氛围。2010年,完成部分绿化任务,2012年校园绿化率要达到48%,使学生、教工无论是早锻炼、晚自习、上教室、去图书馆都能穿行于绿地和景观带之中,真真切切在感受绿地的存在,从而真正地发挥景观、绿地的育人作用。 四、实施进度 校园建设基于《明光职高整体迁建方案》,按照“全面规划、分步实施、逐步完善”的思路,从2008年10月动工到2009年2月做好建设项目的立项、征地、规划、设计、可研报告及项目建设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。土建工程拟分三期完成。 第一期:2009年3月到2010年2月:满足3000人就读及老校区教学、实训、生活及办公设备迁入需要。单体建筑总面积51200㎡。 1.建成总建筑面积13200㎡的教学楼(三座),每座建筑面积4400㎡,内含30个标准化教室及教师办公室。 2.建成总建筑面积为6000㎡的行政、图书综合楼一座,配套基础设施、设备、图书等。 3.建成总建筑面积16000㎡的学生公寓楼(四座)。其中男、女生公寓各两座,每座建筑面积4000㎡,可容2400人住宿。 4.建成总建筑面积4000㎡,能容纳3000人同时就餐的学生食堂(内含教工餐厅)一座。上、下两层餐厅、超市(两家以上操作)。 5.建成总面积3200㎡的综合实验楼一座。8800平米实训楼两座。 6.完成校园围墙、道路、门楼等。 第二期:2010年2月到2011年3月:形成在校生总数4500人的办学规模。一期建设相对完整,二期建设尽量避免对前期校园教学环境的干扰。主要是教辅、培训及活动场地建设。单体建筑总面积16000㎡。项目为: 1.报告厅、演出厅、阶梯教室(一大一小):建筑面积4000㎡; 2.信息中心大楼:建筑面积4000㎡; 4.生活服务用房和后勤服务用房:面积2000㎡; 5.培训大楼(一座):建筑面积6000㎡; 6.购置实习实训设备,建设体育运动场及设施。 第三期:2011年3月-2012年9月:2011年3-9月,完成校园绿化和文化设施建设。2011年9月-2012年9月,建成体育馆、信息大楼和教师公寓楼,总建筑面积14000㎡。 1.绿化区域由外围绿化、中心绿化、内部区域绿化三个层面构成,绿化面积90亩,绿地率达到45%。 2.校园文化设施建设:包括学校标志性雕塑及雕塑小品群、曲桥凉亭、假山池沼、文化广场等。 3.体育馆(4000㎡)和教师公寓楼(10000㎡) 生产实习车间:建筑面积4000㎡(留位待建,不包含在本规划建筑总面积中)。 五、措施与保障 1.更新观念。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打破常规,更新观念,拓展新的思路。充分认识校园建设对于学校长期发展的战略意义。校园建设要以争创国家级示范中职学校评估为契机,树立“超前意识、发展意识、机遇意识”。坚持“高起点、高层次、高标准、高品位”的原则,以全新的规划理念,研究校园的建设与发展。 2.加强领导。为使校园建设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,加强组织领导是关键。学校要站在发展的高度,对校园建设工作专题调研,统一规划、科学决策、分步实施。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,分解任务,督促实施,真正做到责任到人,措施到位。为顺利推进明光职高校园规划的设施,市政府已成立明光市职业高级中学整体迁建工程指挥部,由市委常委、宣传部部长任政委,分管副市长任总指挥,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。指挥部下设办公室,具体负责项目实施、协调、检查、评比、总结等项工作,并建立健全管理规章制度,进行组织协调,层层负责,严格管理,各负其责,确保工程质量。 3.筹措资金。为保证建设资金需要,推进学校建设顺利发展。明光市人民政府已经把明光职高校园建设纳入事业发展总体规划,保证千方百计提高筹资能力,加强资金筹措力度。在增收节支、自筹资金的基础上,积极争取国债资金和筹集其它社会资金。 4.有效化解土地制约矛盾。要与地方政府及相关的职能部门沟通,获得理解与支持,力争使学校周围教育预留地落实到位,逐步实现我校未来“200亩校园”的蓝图。 5.规范管理。对于校园建设及后期的维护管理,要改革现有的管理模式,从制度入手,纳入系统管理平台,分解责任,具体落实到人、形成全方位管护网络。一是严格监督检查:在建设计划实施过程中,建设项目安排情况依法向社会公开,接受社会监督;对建设项目进展情况、工程建设质量、设备采购招标、资金到位和使用情况等,进行经常性检查并落实工作责任,同时接受纪检、监察、审计、稽察部门的监督。二是健全相关制度,包括(1)项目建设资本金制度;(2)工程招投标制度;(3)工程合同制度;(4)工程监理制度;(5)竣工验收(结算)制度和项目审计制度;(6)各功能组及其工作人员职责。各项制度由相应的功能组,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行业规程制定,并交工程指挥部审查后颁发。 二00九年二月 安徽省明光市职业高级中学校园建设规划 (修订稿) (2008——2012) 一、总体设计 (一)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,以创建国家级示范中职学校为目标,以学校发展战略规划为依据,以实现学校整体搬迁为定位,以科学定位校区功能、充分体现校园文化氛围为重点,以科学规划、精心设计、确保建设质量,使建筑与环境相协调为原则,进行校园建设。 (二)基本原则 1.坚持“以人为本”原则。在校园规划、设计和实施过程中,充分考虑师生需求,在校园环境建设中充分考虑人文景观设计,为师生创造更加宜人、恬静、自然、和谐的环境,使他们置身其中,工作生活更加舒适和愉快,进而达到环境育人的效果;同时在设计当中注重功能分区,方便师生员工的工作、学习与生活,给其以舒适、健康和艺术的享受。 2.坚持“可持续发展”原则。在校园建设规划中,针对校园内的建筑、环境及配套设施等,做到设计超前、功能先进、使用灵活、扩展方便,规划结构要做到多样、协调、富有弹性,以满足校园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需要。 3.坚持“整体布局”原则。围绕校园轴线,科学分区,合理布局。教学区要营造整洁、安静、雅致、勤奋的氛围;办公区要营造高效、务实、勤政的氛围;学生生活区要营造温馨、和谐、文明、健康的氛围;运动区要营造轻松活泼、充满朝气、昂扬向上的氛围。园林景观以绿色、自然为主调,建筑物、绿化带或景观之间、各功能分区之间要相互协调,保持相对整体感。 4.坚持“个性化”原则。在规划中借鉴但不仿效,传统而不拘泥。要结合学校发展定位,将“活水引入校园”、“建筑融于园景”,使多种植物与园林景观相互融合,并结合学校功能分区,栽种不同植物,整体风格上充分凸显学校“园林式”的鲜明特色。 (三)现状分析 明光职高从独立建校以来,尽管已经花大力气进行了改造、扩建,但由于校园占地面积有限,发展空间极小,基础能力相对薄弱。目前,虽是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,在专业设置、基地建设、培养规模等方面,也都有了长足发展。但是,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,建设资金投入相对不足,学校的规模和实习、实训设备的现代化程度与社会需要相比显见滞后。明光职高现校园占地面积104亩,除去两面池塘,实际可用发展空间不大。建筑总面积12000平方米,基础设施能力薄弱,难以适应学校自身发展的要求。 近几年来,我市每年初中毕业生有7000——9000人之多,而全市普高招生计划只有4000-4500人,其余3000-4000人将进入职业学校,接受中等职业技术教育。另外,还有大约500多名高中辍学生和2000名左右的高考落榜生,也将接受一定程度的职业技术培训,进入劳动力市场。可见,明光市职业教育生源十分充足。根据我市基础教育统计数据推测,2009-2012年,我市基础教育在校生总数基本持平,虽然2010年以后略有下降,但即使到2015年,职业教育的生源仍不会少于4000人。 从2007年始,滁州市下达给明光职高的招生计划每年为1500人以上,而且逐年增加。到2011年我校在校生大约在5000人,现有的教学资源根本无法满足学校的进一步发展。本地区职教生源看,扩大学校规模是满足数千名初中毕业生求知、求技的需要,所以,重新选择校址建设一所上规模、现代化的职教中心刻不容缓。 为落实省政府“建设职教大省”规划,2008年底,明光职高已被滁州市教育局和安徽省教育厅列入2008-2012年分类创建计划,要求2011年争创国家示范中等职业学校。明光市委、市政府积极支持我校的创建工作,把学校的整体迁建纳入“大明城”建设总体规划。学校整体迁建工程从2007年动议,再三考察、论证,多次上会,几易其址,慎之又慎。2008年10月31日,经明光市政府第十五次常务会议研究,正式批准我校整体迁建方案并落实了新校址。 (四)建设目标 按照《安徽省职业教育大省建设规划(2008-2012)》和《滁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发展创建规划(2008-2012)》提出的指标:明光职高争创国家示范性中职学校,规模要达到5000人;职业培训人数,年平均达2500-3000人以上。参照《国家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》及省、市相关规划要求:学校生均占地面积要达到30平方米以上、生均建筑面积超过20平方米以上。经初步测算,新建校区约需用地至少220亩,建筑总面积至少应在90000平方米右。据此,提出以下建设任务: 1.新校区选址:新校区占地面积应200亩以上,拟建于工业园区的边缘地带。这样的区位具有以下优势: 一是有利于“校企联合办学”。我市工业园区有60多家企业,“产学结合、校企合作”模式,职高办在工业园区使校企零距离接触,,既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,又能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,是学校与企业双赢的模式之一。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,教学与生产的结合,校企双方互相支持、互相渗透、双向介入、优势互补、资源互用、利益共享,是实现高校教育及企业管理现代化、促进生产力发展,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。 二是有利于学生就近定岗实习、半工半读和就业。职高建在园区既可以方便学生就近顶岗实习、开展半工半读和直接就业;又可以缓解园区业用工不足的矛盾,促进本市招商引资工作。 三是有利于园区企业新工人技能培训。我市工业园区每年要新进职工数千人,他们大多是当地的农民粗壮工,缺乏相应的职业技能,职高建在园区,可以有效发挥自己培训功能,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。 四是有利于学生的学习、生活和健康成长。由于工业园区风景优美,环境怡人,远离闹市区,在一定程度上排除社会不良环境的干扰。 五是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利用职教资源,使之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。新建的职高,教育教学设施齐全,尤其是公共服务设施,如食堂、超市、浴场、报告厅等设施,也许近年或更长一段时间内本校未必能充分利用,这就可以为园区职工或附近居民提供服务,同时也可为学校创收,以增强财力,进一步拓宽办学的发展空间。 2.建设内容: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是:规划设计总建筑面积为81200平方米。包括教学楼13200平方米(三座);行政、图书综合楼一座6000平方米;学生公寓楼16000平方米(三座);学生食堂(内含教工餐厅)一座4000平方米;实验楼一座3200平方米,实训楼两座,共8800平方米;职教中心培训楼一座6000平方米;报告厅、演出厅、阶梯教室4000平方米(一大一小);体育馆一座4000平方米;信息中心大楼一座4000平方米;后勤及辅助性用房2000平方米;教师公寓100套10000平方米;其他项目:建设体育运动场及设施、购置各种教学设施及实习实训设备、配套道路、绿化、变配电设施等。(生产实习车间4000平米,留位待建。) 3.建设投资:总投资18000万元(包括实习实训设备1500万元),资金主要来源为现校址土地置换所得。现校址占地104亩,属市区黄金地段,由市政府收储、拍卖,可用资金约9000万元,申请国债资金9000万元。 4.规模效益:新校区建成后,能开设90个班级,容纳4500-5000名学生的学习和实训,满足年培训量3000人的要求,可从根本上解决教学设施落后的现状,推动明光市职业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。 二、建设规划 (一)建设理念 1.建设生态化、环保型校园。校园规划因循自然环境的特点,以生态手法和高起点环境艺术及景观设计构建天然景色,形成绿树成荫、风景秀丽,融假山、活水、绿荫于一体,充满活力的现代化中职校园。 2.建设数字化校园。将计算机技术、网络技术、可视化技术等高科技手段运用于教学、科研、管理、生活服务等各个方面,建设资源共享、联系便捷的数字化校园。 3.建设人文型校园。规划设计充分考虑文化交流和传播的功能要求,在物质环境处理上强调对企业文化的暗示、隐喻和诠释,让学生在环境中能够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,使“6S”理念【即“smiling(微笑)、sincere(诚挚)、speciality(专业)、speedy(快速)、satisfied(满意)和super(卓越)】内化为学生的行动指南。根据学科特点,设计风格多样的建筑群,建设建筑艺术与校园文化融合统一的校园;通过绿地、水体、步行道的连接,形成校园的公共交流空间组织体系,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环境。 4.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校园。校园内新建建筑、设计超前、功能先进、使用灵活、扩展方便,与环境协调为原则适应未来学校的发展。 (二)结构布局和功能要求 规划根据各功能区的相互关系进行用地布局和安排,以教学科研区为核心,将校区分成八大功能区:教学科研区、办公区、体育运动区、学生生活区、休闲娱乐区、教工生活区、产业发展区和教育附属设施区。主要功能区的要求: 1.教学科研区(教学楼、实验楼、实训楼、培训楼、图书馆、报告厅等)。作为公共课程的教学平台,实验、实习的教研基地,将教室、实验室、实训基地集中布置,以促进学科交叉渗透和资源共享,提高使用效率。 2.学生生活区(学生宿舍、食堂、浴池、超市等服务用房等)。以便于生活、便于交流、便于管理、满足不同经济条件学生需要为目标,按后勤管理社会化的模式运行。 3.教师生活区(宿舍楼、服务娱乐中心等)。建设生态化、高品位、康居型的教职工生活园区,逐步解决离、退休职工的住房问题。 (三)基础设施 1、给水、排水:完善现有供水管网,发挥现有自有供水优势,保证洁净、生态的供水水源。针对夏季雨水多,学校地势较低的特点,排水规划结合道路及竖向规划,在排水(污水和雨水)系统上进行综合考虑,采用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。 2.供电、通信:校内供电根据用电容量计算和校区的地块划分,设置变配电房。校园通讯工程包括电话、有线电视、计算机网络等外接的城市通信管道和线路,专门设置校园信息管理中心统一负责电话、有线电视、计算机网络等业务和建设。 3、道路、交通 校园规划采用道路分级的方式安排道路与交通组织,道路分主路、次路、支路和景观性道路以及步行小路五个等级。 规划校内交通方式主要有机动车客货运交通、自行车交通与步行交通。机动车客货运交通主要通过主路解决;自行车交通可由交通性道路和景观性道路共同承担,直接连接至每一建筑单元;步行交通可通过景观性道路和步行道到达校内各处,构成校园内完整的步行系统。 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停放在规划中有所安排,每一建筑单元按一定比例配备机动车停车位,自行车停车基本上采用划定区域或半地下停车方式。 4.消防设施。按规范开辟消防应急通道,便于救火和疏散。按规范要求设置消火栓,间距不大于120m,完善建筑消防设备的配置,加强保养与维修。 三、校园绿化与美化 以建设现代化、高品位的校园为目标,强调景观的现代感与文化品味。绿化、场地、艺术小品相互结合,灵活布局,使校园内随处都可以见到富有情趣的空间和构思新颖的校园文化。通过对建筑外观、环境绿化、人文小品等的设计和建造,体现职高人的审美意识和价值追求,突出独具学校特色的精神内涵,实现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结合、职中理念和校园文化的统一。 (一)校园绿化 校园的绿化系统由绿带、绿园、绿道和绿点组成。 1、校园景观沿观赏渔塘、道路两侧设林荫道以及多条绿化休闲带,使之成为学生放松心情,感受自然的胜境。绿化为庭院绿化,以装饰性的景观树、花卉、草坪为主,绿化和绿带为公园式的自由绿化,以疏林草地和景观植物群为主,与绿化步行通道接合在一起,形成校内联系的主动脉。 2、绿园是校内大型的集中绿化区,其中广场以景观与生态功能为主,使师生有个休息观景的好去处。 3、绿道是指校内的景观林荫道,校园内所有的道路种植具有行道树,形成绿化走廊,增强视觉效果。 4、绿点是指分布在校园各处布局自由的小块绿化。为提高校园的绿地率,在所有可能绿化的空地上都安排绿化,使校园内没有裸露的空地。营造绿树参天、碧草如茵、鸟语花香、一步一景、自然与人文和谐统一的优美环境。 (二)校园美化 1、建设一批能够反映学校办学特色、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、文化内涵丰富、造型别致、做工精美的人文小品和雕塑。校区的道路和各个功能区要以不同的文化主题命名,体现校园文化内涵。 2、将学校的围墙、围栏、灯柱、人行地砖、车棚、通告栏、指示牌、室外音箱、邮筒、垃圾箱等都视为校园文化的物化组件,要统一规划、精心设计,力求新颖独特,富于文化韵味。 3、在校园内分散布置各种庭院座椅、休憩平台,安排一些集自习、休息、活动为一体的多功能室内或室外活动场所,形成多层次沟通空间,提供一个便于师生交往、阅读、休闲的良好互动环境。 (三)建设人与自然相互交融的和谐校园 校园的优良生态环境对于生活其中的学生起着陶冶情操,净化心灵的作用,同时也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提供丰富多样的空间和场所,因此中学校园的景观、绿化不仅仅只是观赏的对象,而是应该能与中学生的学习、生活环境紧密结合,让人能够感到校园环境的自然、宁静、平和、安详的校园氛围。2010年,完成部分绿化任务,2012年校园绿化率要达到48%,使学生、教工无论是早锻炼、晚自习、上教室、去图书馆都能穿行于绿地和景观带之中,真真切切在感受绿地的存在,从而真正地发挥景观、绿地的育人作用。 四、实施进度 校园建设基于《明光职高整体迁建方案》,按照“全面规划、分步实施、逐步完善”的思路,从2008年10月动工到2009年2月做好建设项目的立项、征地、规划、设计、可研报告及项目建设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。土建工程拟分三期完成。 第一期:2009年3月到2010年2月:满足3000人就读及老校区教学、实训、生活及办公设备迁入需要。单体建筑总面积51200㎡。 1.建成总建筑面积13200㎡的教学楼(三座),每座建筑面积4400㎡,内含30个标准化教室及教师办公室。 2.建成总建筑面积为6000㎡的行政、图书综合楼一座,配套基础设施、设备、图书等。 3.建成总建筑面积16000㎡的学生公寓楼(四座)。其中男、女生公寓各两座,每座建筑面积4000㎡,可容2400人住宿。 4.建成总建筑面积4000㎡,能容纳3000人同时就餐的学生食堂(内含教工餐厅)一座。上、下两层餐厅、超市(两家以上操作)。 5.建成总面积3200㎡的综合实验楼一座。8800平米实训楼两座。 6.完成校园围墙、道路、门楼等。 第二期:2010年2月到2011年3月:形成在校生总数4500人的办学规模。一期建设相对完整,二期建设尽量避免对前期校园教学环境的干扰。主要是教辅、培训及活动场地建设。单体建筑总面积16000㎡。项目为: 1.报告厅、演出厅、阶梯教室(一大一小):建筑面积4000㎡; 2.信息中心大楼:建筑面积4000㎡; 4.生活服务用房和后勤服务用房:面积2000㎡; 5.培训大楼(一座):建筑面积6000㎡; 6.购置实习实训设备,建设体育运动场及设施。 第三期:2011年3月-2012年9月:2011年3-9月,完成校园绿化和文化设施建设。2011年9月-2012年9月,建成体育馆、信息大楼和教师公寓楼,总建筑面积14000㎡。 1.绿化区域由外围绿化、中心绿化、内部区域绿化三个层面构成,绿化面积90亩,绿地率达到45%。 2.校园文化设施建设:包括学校标志性雕塑及雕塑小品群、曲桥凉亭、假山池沼、文化广场等。 3.体育馆(4000㎡)和教师公寓楼(10000㎡) 生产实习车间:建筑面积4000㎡(留位待建,不包含在本规划建筑总面积中)。 五、措施与保障 1.更新观念。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打破常规,更新观念,拓展新的思路。充分认识校园建设对于学校长期发展的战略意义。校园建设要以争创国家级示范中职学校评估为契机,树立“超前意识、发展意识、机遇意识”。坚持“高起点、高层次、高标准、高品位”的原则,以全新的规划理念,研究校园的建设与发展。 2.加强领导。为使校园建设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,加强组织领导是关键。学校要站在发展的高度,对校园建设工作专题调研,统一规划、科学决策、分步实施。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,分解任务,督促实施,真正做到责任到人,措施到位。为顺利推进明光职高校园规划的设施,市政府已成立明光市职业高级中学整体迁建工程指挥部,由市委常委、宣传部部长任政委,分管副市长任总指挥,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。指挥部下设办公室,具体负责项目实施、协调、检查、评比、总结等项工作,并建立健全管理规章制度,进行组织协调,层层负责,严格管理,各负其责,确保工程质量。 3.筹措资金。为保证建设资金需要,推进学校建设顺利发展。明光市人民政府已经把明光职高校园建设纳入事业发展总体规划,保证千方百计提高筹资能力,加强资金筹措力度。在增收节支、自筹资金的基础上,积极争取国债资金和筹集其它社会资金。 4.有效化解土地制约矛盾。要与地方政府及相关的职能部门沟通,获得理解与支持,力争使学校周围教育预留地落实到位,逐步实现我校未来“200亩校园”的蓝图。 5.规范管理。对于校园建设及后期的维护管理,要改革现有的管理模式,从制度入手,纳入系统管理平台,分解责任,具体落实到人、形成全方位管护网络。一是严格监督检查:在建设计划实施过程中,建设项目安排情况依法向社会公开,接受社会监督;对建设项目进展情况、工程建设质量、设备采购招标、资金到位和使用情况等,进行经常性检查并落实工作责任,同时接受纪检、监察、审计、稽察部门的监督。二是健全相关制度,包括(1)项目建设资本金制度;(2)工程招投标制度;(3)工程合同制度;(4)工程监理制度;(5)竣工验收(结算)制度和项目审计制度;(6)各功能组及其工作人员职责。各项制度由相应的功能组,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行业规程制定,并交工程指挥部审查后颁发。 二00九年二月

滁州最新教师职位招聘信息



分享到朋友圈

打开微信“扫一扫”